为什么道家逢戊日不燃香不诵经不动法器

为什么道家逢戊日不燃香不诵经不动法器
  戊日是道教的一个术语,也是道观诸多讲究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仙道的禁忌;通俗称之为“戊日”或是逢戊。

什么是戊日
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从老黄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也称“六戊”。

戊日的来源关于戊日的典籍记载最早应该是源自汉武帝时期了

据《九天神霄戊口禁忌》记载:当年汉武帝好道求仙,在元丰元年七月望日这一天,感应到西王母降临了。于是汉武帝就问:现在天下多事啊,什么蝗灾,水灾,旱灾的搞的民不聊生啊,这是为什么呢?王母娘娘就说:这不能怪我们神仙啊,这是民众自己造的灾,在一年四季里面,有六个戊日是禁忌的日子,大家都要休息,民众在这一天动土耕地的,就是犯了阴阳禁忌了,天道自然降下灾祸,于是就有了缺水干旱,百谷不收,自然民众要遭受饥饿了。汉武帝一听,明白了,就又问:既然这个戊日的禁忌这么厉害,那怎么避免和攘解呢,我来教给大家,让大家都不再犯。王母娘娘说:戊日的禁忌最厉害,根本没有办法攘解,而且不光是蝗灾,水灾,旱灾之类的灾祸。四季里不同的犯禁,有不同的灾祸,你们可要小心。戊日这一天不可浇灌肥粪,也就是施肥,因为会触秽地灵。春天犯六戊,那这个人就会寿命变短,子嗣变少。如果动土,那就犯了帝星。夏天犯六戊,那这个人就会眼目失明,飞灾横祸不断,动土,就犯了主府星辰,那自然不会保佑人了。秋天犯六戊,那么这个人就会遭瘟瘪时病,动土,就犯了五岳四读。冬天犯六戊,这个人就会有很多官非口舌,还会耗散财物,如果动土,就犯了后稷皇社。如果大家都能敬畏天地,不去触犯戊日禁忌,那自然是时和岁检,衣食自然。说完这些,王母娘娘边飞走了。于是乎从汉朝开始,在我们汉民族中就有这样一个禁忌产生了就是在遇到戊日的时候不动土,不干活,大家都放假休息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科学的民俗,让早在2000年前的先民就知道劳逸结合了,当然民间如此看重这个禁忌也不光是因为汉武帝问王母这一段。

《抱朴子内篇·至理》中说:“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达于它事也。”水鸟在半夜的时候能感知水位,体味到自然界的生气后便会高兴地鸣叫,燕子在戊己日不衔泥垒窝,这不是说燕子聪敏得能通达其他事理,而是自然界给它的一种感知。

《太平广记·禽鸟·千岁燕》中也记载:“齐鲁之间,谓燕为乙,作巢避戊己。”戊己为土,土为中央。燕子知道在戊己日不衔土筑巢,以免犯土。

而从唐宋后,戊日的禁忌开始进入了宗教之中

《女青天律》称:“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这里就是说,如果法师,道士等,在戊日的时候烧香进表,那就罪加一等,从重处罚。所以现在的寺庙宫观到了这一天都不烧香,不动法器。一般不知道的群众在这一天去庙里上香,也是不鸣磬。

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酸,关申天曹者,丧体减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育之门。若干人非接法篆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几可不慎之。”这里是说,如果在这一天烧香诵经做法事,那就要有灾祸了。要是明知故犯,那更厉害,要殃及祖先,而且还绝不宽待,不接受认错悔改。但如果是一般人犯了这个,那就略减轻些处罚。要是道士犯了,就绝不宽待,一律严惩。

而在彭祖百忌里面还说了,这一天大家也不要去算卦,看风水之类的,这属于给自己招祸。于是乎,我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法定节假日了。

明戊和暗戊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从老黄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也称“六戊”。

六戊,分为“明戊”和“暗戊”。
“明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这叫“明戊”。也就是说在天干地支记时中,到了有戊的这一天,就是明戊日。大家就要禁忌这一天了跟明戊对应的还有个“暗戊”这个是靠一套手诀来确定时间的,一般的人只需要禁忌明戊日就可以了。暗戊日是修行人禁忌的,对一般人无妨。

“暗戊”口诀为:“正羊(未日)二犬(戌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已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干斤”。

就是说,正月里遇到地支里有未的日子,二月遇到有戌的日子,三月遇到有辰的日子,四月遇到寅,五月遇到午,六月遇到子,七月遇到酉,八月遇到申,九月遇到巳,十月遇到亥,十一月遇到卯,十二月遇到丑日,这些就是暗戊日,修行人就要禁忌了,不能烧香,诵经,作法。